高端访谈 l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执行董事、院长窦立荣:油气增储稳产 能源“粮仓”更殷实

2023-02-20
新闻来源: 全联石油业商会
查看次数:1222



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2022年能源工作成绩单显示,我国全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原油产量时隔六年来重回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连续六年超百亿立方米增长。“捷报”“创新高”“产量逆势增长”成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成果的代名词。
当前,陆上油气持续稳产增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向深水迈进、非常规油气成果多点开花,油气增储上产迈上新台阶。中国油气“粮仓”不断殷实的关键是什么?国内油气公司又手握哪些“密钥”推动了增储上产?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执行董事、院长窦立荣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围绕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去年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
中国能源报:2022年,我国油气产量稳中有升,您认为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的关键是什么?

窦立荣:2022年我国原油产量重回到2亿吨,关键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国内油气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油气供给保障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认识和把握,将油气安全放在能源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位置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与主要油气企业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推动大力提升油田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有力执行。

二是油气企业逆势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各项措施真落地。2022年,上游投资估计超过3600亿元,较2018年增幅30%以上,在全球上游投资大幅下降的形势下, 逆势上扬,为油气增储上产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科技创新持续发力, 推动增储上产见实效。近年来,我国深水、深层、非常规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有力支撑了海洋、陆上深层以及页岩油气上产,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加速配套完善,有效支撑了东部地区大庆、胜利等主力老油田产量稳定。


中国能源报:全球油气勘探投资连续两年处于低位,2021年投资额为313 亿美元,较2013年的最高点下降了约七成。在此背景下,我国油气增储上产获得持续突破实属不易。中国石油在油气增储上产中做了哪些工作?攻克了哪些困难?技术有哪些突破?
窦立荣:我们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保持了较高投资强度,2019-2022 年,完成投资占集团公司同期投资的57%,较上一个四年(2015-2018年)增长了23.3%。同时,科学组织生产运行,强化油气上产。原油产量持续保持1亿吨以上,比2018年实现增产430万吨,天然气继续保持加快上产态势,比2018年增产360亿立方米。2022年油气产量当量达到22110万吨,创历史新高。
我们在油气增储上产中主要克服了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低油价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冲击;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油气生产组织的影响;三是油气资源劣质化、油田老龄化对油气效益勘探开发的影响。
因此,在具体工作中重点突出创新驱动,积极打造陆上油气勘探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有效支撑油气增储上产。针对当前面临“深、非、低、老”勘探开发对象,以生产业务需求为导向,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在复杂储层精细刻画技术、 页岩油气甜点预测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复杂构造、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钻完井技术,以及化学驱提质提效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老油田挖潜稳产新项目力争上产
中国能源报: 从近年全国油气产量构成看, 老油田挖潜稳产是保证国内油气产量红线的“压舱石”,但老油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挖潜稳产的关键是什么?未来如何维持产量稳定增长?

窦立荣: 经过多年的开采,我国目前70%的剩余可采储量分布在含水率超过70%的已开发老油田,支撑着当前70%的产量。老油田挖潜稳产对于保证国内油气产量具有“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老油田挖潜稳产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递减率。要强化稳油控水的系统配套能力建设,通过强化井况治理、完善注采系统、细分开发层系,通过地下认识、井筒可控和注入系统及动态调控整体配套,实现老油田长期稳油控水。二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从采收率情况来看,除大庆油田在46%以外,其他主力油田采收率普遍在22%-29%,仍有大量石油资源未采出,采收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空间。

我国油田开发实践证明,老油田通过二次开发+三次采油的开发模式,采收率还有10个百分点以上的提升空间。通过大力实施“控递减”和“提高采收率”两大工程,努力减缓老油田递减并最大限度实现稳产。


中国能源报老油气田与新项目、新领域该如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窦立荣:老油气田与新项目、新领域是确保油气稳产上产两个主要方向,两者相辅相成,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我们要在老油田用新办法,新领域借鉴老思路。

一方面抓老油气田稳产工作。要充分利用好老油气田剩余储量深度挖潜,持续完善基础开发能力配套建设,大力实施精细挖潜,创新发展高效化学驱、气驱等大幅提高采收率技术,最大限度地将老油气田储量吃干榨尽,发挥好老油气田“压舱石”作用。

另一方面,抓新项目、新领域促上产工作。要强化陆海新领域新层系优质规模储量勘探,为油气发展夯实资源基础。同时,要加快推进新项目投产,有效弥补老油气田产量递减并力争实现增产。要强化效益开发理念,转变开发建产模式,在实现产量增长的同时,确保新项目对效益的正向拉动作用。


锚定陆上深层、非常规和海洋三大领域

中国能源报:随着全球油气勘探进一步深入,勘探领域出现重大改变,资源品位劣质化明显,高品质浅层油气资源越来越少。未来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新方向是什么?


窦立荣:未来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方向主要是陆上深层、非常规和海洋三个方向。

一是陆上深层领域。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266亿吨和50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1%和55%,深层-超深层油气探明程度低,分别为13%和 10%,勘探潜力大。我国近20年新发现海相大油气田几乎全部位于盆地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油气探明储量增长主体。

二是非常规油气领域。我国页岩油地质资源量为283亿吨,总体探明率不足5%,剩余资源丰富,是未来石油稳产上产的战略接替领域。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05.7万亿立方米,剩余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是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勘探领域。

三是海洋领域。我国近海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21万亿立方米,石油探明率仅26%、天然气探明率不足10%,近海油气资源探明程度总体较低,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大。


中国能源报:在勘探开发领域不断转向海洋、深层深水、非常规后,我们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各领域应该如何去做?

窦立荣:在勘探开发领域不断向深层、海洋和非常规领域迈进后,在规模储量发现上将具备更大可能性,但也面临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能力不足、效益建产难度大等挑战。

在深层领域,应突出中西部重点盆地,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加大风险勘探投入力度,争取更多规模储量发现,同时要加快深层地球物理、钻井完井、采油气工艺等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攻关研究,实现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

在海洋领域,应立足深海关键技术突破,强化核心技术与装备自立自强,加大对存在用海问题项目协调力度,加快渤海海域和南海北部勘探开发,积极准备南海新区,推动海洋油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在非常规领域,应立足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以及渤海湾盆地中高成熟度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加快中低熟页岩油原位转化现场先导试验,力争产业化发展。页岩气立足四川盆地,做好3500米以浅资源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研究,加快3500米以深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通过大力发展水平井+体积压裂等关键技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动页岩油气开发成本不断下降、产量持续提升。



“十四五”勘探开发迈上新台阶
中国能源报:2022 年,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有新突破和新发现,能否表明我们已进入油气大发现时期?“十四五”期间是否有望发现新的大油田?
窦立荣:我们从3000米以浅到4000米以深向5000米、8000米以深不断突破,新的领域和方向有突破会带来新的储量增长,但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一个久久为功的事业,需要培育的过程。
当前,我国油气勘探围绕深层-超深层、大面积岩性、成熟探区、非常规、海洋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油气成藏地质理论、攻关勘探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保持油气储量持续高峰增长,形成了“油气并举”“常非并进”的战略新格局。
2019年以来,国内原油年度新增探明储量保持在10亿吨以上,天然气年度新增探明储量保持在1万亿立方米以上,勘探上不断有新突破和新发现。我国剩余油气资源较丰富,截至2021年底,全国油气剩余资源量分别为1055亿吨和228万亿立方米,具备了持续保持储量高峰增长的资源基础。目前,深层、深海及非常规领域探明程度仍处于早期或早-中期阶段,通过加大勘探力度,极有可能发现新的大油气田,因此,仍有较大可能保持储量高峰增长。
目前,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待发现油气藏隐蔽性越来越强,获取优质规模储量、效益建产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开发要重视油气田的大发现、大突破,要积极转变勘探理念,在获取更多经济可采储量上下功夫。

中国能源报:“十四五”期间,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是否将迈入新台阶?应该如何走向科学开发的高质量之路?

窦立荣:在 2023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推动油气增产增供,保持“五油三气”重点盆地及海域稳产上产,加快非常规油气快速上产。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将迈入新台阶。

另外,油气安全始终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如何确保原油长期保持2亿吨稳产,以及天然气持续加快上产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国家、油气行业和石油企业的重要工作。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我国油气生产绿色低碳转型也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高质量开发之路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我们要向科技要质量,发现更多的油气,降低成本。

一方面要继续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油气供应能力,抓住深层、深水、非常规、老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矛盾,优化生产组织,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实现油气高质量增储上产。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油气生产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油气与风、光、地热多能融合,加快油气田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大力发展 CCS/CCUS,实现“驱油”经济效益与“减排”社会效益双赢。通过油气增产增供及绿色低碳转型融合发展,走向科学开发的高质量之路。


中国能源报:如保立足国内的同时,加强对外合作,向海外要产量?

窦立荣:国际石油公司持续提高油气资产集中度,强化核心资产与核心区域,加快非核心、高碳资产剥离,促进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结合全球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强化油气资产集中度,努力培育和巩固保供核心产区, 建议我国石油公司加强核心产区与区域集中化发展,建设巩固5-8个保供核心产区。 

同时,致力于“一带一路”沿线新项目开发,多途径获取大型勘探开发项目。加大 资产合资合作力度,形成“有进有出”油气资产优化组合。加大油气资产的运作力度,动态优化境外油气资产组合,提升投资回报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内部合作、国际合作和新能源合作,加强能源公司之间合作 力度,实现合作双赢和能源转型发展。通过传统化石能源与风、光、电等项目的融合发展,可降低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和碳税收风险。

转自:石油大院RIPED